張建忠 玉雕金銀錯非遺代表傳承人

  • 國家一級(高級)工藝美術品設計師

  • 國家一級(高級)工藝美術品雕刻工匠

  • 省工藝美術大師

  • 粤港澳大湾區非遗遺文化创創新研究所非遺導師/非遗傳習基地負責人

  • 深圳市工美文化創意研究院玉雕金銀錯研發中心負責人

張建忠老師是中國當代非常重要的玉雕藝術家,特別是作為「玉雕金銀錯」這項珍貴技藝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,他的工作和成就獲得了廣泛的認可。

張建忠老師及其傳承的「玉雕金銀錯」技藝的詳細介紹:

一、 藝術家簡介:張建忠

  • 師承與地位:張建忠是「北京玉雕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、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博生先生的入室弟子。在名師的指導下,他打下了深厚的玉雕造型基礎。但他並未止步於傳統,而是選擇了一條更為專精和創新的道路——專攻並復興了「金銀錯」這門瀕臨失傳的古老技藝。

二、 核心技藝:玉雕金銀錯

「金銀錯」,正確讀音為「金銀鑲嵌(jīn yín xiāng qiàn)」,「錯」在此處是「鑲嵌」的古義,而非錯誤的意思。這是一門源自戰國時期的古老金屬細工技藝,最初多用於青銅器上。

張建忠大師將其與玉雕相結合,發展成為極具特色的「玉雕金銀錯」。

技藝流程與難點:

1. 琢玉為基:首先,需要在堅硬的玉石(常使用墨玉、碧玉等色深質細的玉料)表面,精心設計並雕刻出預定的紋樣溝槽。這些溝槽的深度、寬度必須均勻一致,底部還需要粗糙以增加附著力。

2. 金銀為材:將純金或純銀拉成細絲或捶打成薄片,並根據溝槽的形狀進行精確的鍛打、壓制。

3. 嵌錯入玉:這是整個過程中最關鍵、難度最高的一步。將加工好的金銀絲/片,通過敲擊、碾壓等方式,嚴絲合縫地嵌入玉器的溝槽之中。要求金銀與玉器表面絕對平整,不能有任何鬆動或空隙。

4. 磨錯拋光:嵌入完成後,需要進行反覆的打磨和拋光,使金銀紋飾與玉器表面平滑如鏡,融為一體,達到「嚴絲合縫、永不失落」的至高境界。

技藝特點與價值:

  • 極高難度:玉石性脆,在雕刻和嵌錯過程中,力度掌控稍有偏差,就可能導致玉料崩裂或金銀斷裂,前功盡棄。

  • 視覺衝擊:深色玉質的溫潤內斂與金銀的璀璨華貴形成強烈對比,圖案精美絕倫,富麗堂皇,具有極高的藝術觀賞價值。

  • 無法機械化:整個過程完全依賴工匠的手工技藝和經驗,無法用機器替代,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。

三、 張建忠的藝術成就與創新

1. 復興絕技:他通過多年的研究和實踐,不僅完整掌握了這門幾乎失傳的技藝,更將其發揚光大,使「玉雕金銀錯」成為當代玉雕界一個備受矚目的門類。

2. 題材創新:他的作品題材廣泛,不僅限於傳統的紋飾(如饕餮紋、雲雷紋),更融入了現代審美和吉祥文化,創作出許多符合當代收藏家喜愛的作品,如「龍鳳呈祥」、「福壽綿長」、「錦上添花」等系列。

3. 技藝精進:他在傳統的平嵌基礎上,發展出高浮雕金銀錯等更為複雜的技法,讓圖案更具立體感和層次感。

4. 榮譽等身:他的作品多次在國內外的工藝美術博覽會上獲得「天工獎」、「百花獎」等重大獎項,被國內外多家博物館和資深藏家收藏。

四、 代表作舉例(常見主題)

  • 玉錯金壺、杯:將實用器皿與藝術結合,精美絕倫。

  • 玉錯金扳指、手鐲:隨身佩戴的飾品,彰顯尊貴。

  • 玉錯金擺件:如「龍紋玉璧」、「瑞獸」等,用於陳設收藏。

  • 文房用品:如玉鎮紙、筆洗等,充滿文人雅趣。

張建忠先生不僅是一位技藝精湛的玉雕大師,更是一位文化的守護者和創新者。他讓沉寂千年的「金銀錯」技藝在當代重煥光彩,為中國玉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。如果您想欣賞他的作品,可以關注中國工藝美術大展或北京工美集團的相關展覽。

作品榮獲:

  • 第五界中國(大連)國際文化旅遊產業博覽會「中游杯」創新大賽【金獎】

  • 2023年中國(杭州)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暨「神功杯」創意設計創作大賽【金獎】

  • 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深圳金鳳凰工藝品創新大賽等國家級工藝美術金、銀獎項若干;

  • 飛花獎、珠三角工藝美術賽玉雕類金獎

  • 廣東省工藝美術大賽

  • 甘肅省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等各大獎項若干;

張建忠先生之玉雕金銀錯專訪節目,多次在深圳衛士、深圳都市頻道非遺專題欄播出,反響強烈; 受聘於各大專院校,客座講授玉雕金銀錯傳統技藝; 作品、論文發表於《天工》、《錦繡》、《藝術大觀》等各類專業刊物專,頗具影響力; 作品《如意百財》、《飛仙四侍》《禪趣童佛》等獲得版權(智慧財產權)、外觀專利等保護。

玉雕風格、信念及使命:

尊古法、善創新,在中國玉雕非遺傳承之路上,堅持獨特的工藝美術路線,廣泛學習各路名師玉雕刻技藝,以文化為靈魂,以作品為承載,傳承中華文明。

堅持正念、正心、正品 。

以雅正,以奇胜,以神洛古通今。

傳承千年玉雕文化,弘揚國之精粹!